3月23日,由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和广东省法学会共同主办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广东实践”理论座谈会在广东社科中心举行。来自省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省法学会代表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跃文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在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进程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推动法治广东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法治创建、依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创造了多项全国领先,丰富了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擦亮了广东的“法治名片”。省社科院、省法学会要加强合作交流,携手开展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东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支持。

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省法学会副会长姜滨在致辞中表示,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意义,研究阐释和丰富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概念体系、逻辑体系、话语体系和路径体系;坚持立足广东、深耕广东、服务广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广东法治实践,不断提升服务全面依法治省和法治广东建设的能力水平。
座谈会上,中山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谢进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骆梅芬、华南师范大学政府改革与法治建设研究院院长薛刚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院长陈云良、广东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吴小洪、澳门新葡2229网址副校长杜承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主任朱最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主任吴育珊分别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特征、历史地位和实践要求研究”“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历程、成就与经验研究”“法治广东建设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研究”等主题畅谈了心得体会,深化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理性认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规律性把握,为深入理解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理论特征、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提供了有益启示。
专家发言摘编如下:
中山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谢进杰:
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特质与方法论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原创性、时代性、战略性、系统性、建构性和实践性八大方面特质和显著的方法论意义。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从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深度,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宽度,从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维度,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行动角度,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故事、中国话语、中国气派的文化广度,去学习、理解、领会和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骆梅芬: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监察法治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方法论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监察法治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权力制约监督、推进反腐倡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党的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问题着手深化改革,推动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强化法规制度意识、完善监察法制和加大贯彻执行力度,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监察法治的重要论述具有系统谋划、协调推进,问题意识、立破并举,运用法治思维的方法论特征。
华南师范大学政府改革与法治建设研究院院长薛刚凌:
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强化中国特色法治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化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既要继承传统优秀法治文化、借鉴国外先进法治经验,又要注重法治创新,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探索中国法治道路;法治建设要符合中国国情,突出中国特色,加强法治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院长陈云良:
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

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的进阶,实现了从将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到“基本方式”“本质要求”的转变。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了全局性、全面性特征。一是在内容上具有全面性,涵盖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等内容;二是在领域上具有全面性,强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三是在战略部署上具有全面性,强调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有机统一;四是在空间上具有全面性,强调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涉外法治体系建设有机结合。
广东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吴小洪:
为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在地方的实践提供广东方案

近年来,广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省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奋力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在广东生动实践和精彩演绎,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广东先行先试的方案。同时也看到,广东在全面依法治省方面仍存在法治建设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健全,法学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涉外法律服务较为薄弱,乡镇执法水平有待提升,基层法治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下一步,广东着力加快全面依法治省进程,强化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法治保障,充分发挥立法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用,加大对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开创广东法治社会建设新局面。
澳门新葡2229网址党委常委、副校长杜承铭:
坚持改革与法治同频共振

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辩证关系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改革与法治的同频共振。我们要树牢改革与法治同频共振的治理思维,不断探索依法治国的“广东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提供强大动力,以改革的强引擎激活法治建设新动能,以立法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主任朱最新: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动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党对地方立法的全面领导,坚持立法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立法的全域沟通协调,取得了地方立法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下一步,广东要推动设区的市充分行使地方立法权,完善立法计划及其保障机制,健全地方立法技术规范,加强地方立法宣传、解读与评估,推动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谭敏 通讯员 徐玲玲
图/ 主办方提供
网址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797624#/detail/1797624?site4&columnID=322